新春伊始,全國抓緊前進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各地紛紛投出“組合拳”,提振市場信心,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將有160項重大項目動工建設,總投資約2700億元。1月31日,北京市2023年首批50個重大項目開工。項目探討現代化產業、基礎設施、城市更新等領域,總投資約486億元。
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的同時,北京各區大力幫助企業節后復工復產。坐落于北京市順義區的北京中德產業園,通過實施“服務管家”機制,點對點推動政策落地,為企業制訂個性化服務方案。目前,園區內90多家德資企業已全面動工。
進入2023年,上海已簽約重點產業項目160多個、總投資1000億元,新開工重點產業項目60多個、總投資超強700億元。日前,上海市開會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公布的“行動方案”提出了195條任務舉措。上海浦東引領區、臨港新片區等地于是以進一步核心區產業鏈各方力量,更有越來越多世界級產業資源、創意人才、重大項目落地。同時,上海還全力加快布局新賽道和未來產業。
這個占地面積100畝的先進制造業研發項目基地,不久前剛剛動工,總投資35億元,計劃年內竣工投產,未來將打造具有國內先進設備水平的高端技術研發實驗基地與具備國際化水平的新材料檢驗測試平臺。
春節過后,福建一批重大項目簽下、動工,并確認了1580個省重點項目、總投資達4.09萬億元。新能源是福建新興的優勢產業,在福州市馬尾區,一個年產值5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園正集中力量施工。今年,福建將通過科技創新推展新能源產業向鋰電儲能應用于方向延伸產業鏈,推展“新能源+儲能”一體化開發模式。
福建省科學技術廳高新技術與工業科技處副處長 蔡靖:著力突破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推動涉及產業基礎應用研究、成果轉化成、人才培養,為我省鋰電新能源等重點產業獲取更加有力的科技承托。
今年,福建將打造出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一批產業鏈配套制造基地,建構經濟增長新引擎。